“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贺浩华:矢志追寻种子梦想 守护水稻种业安全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1-10-25浏览次数: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贺浩华:矢志追寻种子梦想守护水稻种业安全


早春三月,刚刚结束彭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备耕及“种质”情况调研的贺浩华教授,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海南三亚海棠湾水稻繁育基地进行育种实验。频繁往返于江西和海南两地的水稻田、实验田,对于水稻育种专家贺浩华来讲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1983年开始,贺浩华在水稻育种方面已经坚持近40多年。从农村走出来的他,知道水稻对于南方农民的意义,对水稻育种这项事业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一直把培育优质高产的种子、守护水稻种业安全当成自己追寻的梦想。

培育优良水稻品种过程非常漫长,育成一个品种至少需要810年。“水稻育种就是在与时间赛跑。你误它一时,它就误你一年”,为了加快品种选育进程,贺浩华团队除了在学校的教学基地开展研究,每年还要到海南对水稻进行加代繁育。团队成员有时候为了观察一个性状,在南昌水稻开花的七八月份,大中午也得顶着烈日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一到每年的水稻生长季节,贺浩华就经常和大家一起,头戴草帽、打着赤脚穿梭在学校科技试验田、三亚水稻繁育基地。除了在试验田一株一株地察看稻穗,贺浩华和大家还经常不知疲倦地在实验室里操作仪器进行分析测定。

目前,贺浩华带领团队在杂交稻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他们在国内首先提出了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的作用、光温核不育系的两个光温作用模式、两用核不育系不育基因表达和育性恢复具有四个临界温度阈值等学术观点,改变了两系杂交稻的研究方向,为实用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被同行专家认为是两系杂交稻研究的历史性转折理论;针对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需求,创新提出了性状机能协调型双季稻育种思路,为双季超级稻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成为指导双季稻区育种的重要理论之一。

据统计,贺浩华团队先后选育水稻不育系、新品种40个,选育的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2亿余亩,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双季稻区新品种的提质增效。

希望农民有好种子种,百姓有好米饭吃!”贺浩华这样说道。为了帮助广大农户用上好种子和好技术,他探索建立了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农业推广和产业化项目。团队集成了一系列双季超级稻高产高效制种和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建立了许多百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区,实现超级稻生产“双增一百”,支撑了江西在全国双季稻区的领先地位。作为江西省水稻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他推动了联盟育成的品种占江西省审定品种的90%以上,推广面积占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提升了江西水稻育种的整体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巩固了江西水稻主产区的地位,促进了双季稻生产的持续增产增收。

贺浩华还和团队成员们深入生产一线,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培训各级各类农业人才。他们用农民看得懂、记得住的形式编写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实用技术》、《水稻新品种简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水稻高产制种技术模式图》等科普材料,累计为超过5万人次的科技人员和农民作水稻育种、栽培方面的培训,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给全省各地的水稻生产农户,帮助广大农民丰产增收、脱贫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30多年来,贺浩华一直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他倡导开设了旨在培养拔尖农业后续人才的“惟义”实验班,探索形成“四模块·三融合·双提高”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科研攻关、社会实践、服务基层。他注重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先后指导了近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一批优秀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