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吁高校回归学术本位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06-06浏览次数:810

       最近一段时间,诸多媒体推出“大学需要‘大部制’”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围绕高校精兵简政以及回归“学术本位”等话题,几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以及一些教育界专家开出了“药方”。


  大学精兵简政适逢其时

  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及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如何改革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使其适应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已成人心所向。

  “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明确提出了‘大部制’的思路。十七大之前的地方党委换届选举中,领导班子职数也在减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这些改革传递出的信号,值得教育界深思。作为学术组织的大学,是不是也应该实行‘大部制’?班子领导职数,副书记、副校长职数是不是也应该精减呢?”

  专家介绍说,国外的著名高校,最多一名校长,三四名副校长。虽然我们有现实的国情,但过多的副职只能导致党政功能的重叠,以及领导分工的极度细化,难免出现“校长干处长的活,处长干科长的活”的局面,而且会使本应属于办学性质的教育机构,成为官场气氛浓郁的行政部门,甚至有进一步“衙门化”的趋向。熊丙奇建议,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管理机构合并、精减的余地很大,党委班子与行政班子,均可大幅度缩减。

  良好的外部环境必不可少

  对于武汉大学推行的“政学分权”改革,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他们同时认为,这种改革不能局限于一校一地,良好的外部环境必不可少,最好在教育部门主导下进行统一改革。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认为,公办大学的独立性不够,校内的很多事务自己决定不了。学校部门、人员职数的多少,也不是学校自己能决定的,因为它还必须要与相应的政府部门对口衔接。有的部门如果不设的话,在高校考核评估时就会受影响,因为许多评估都把是否设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和足够的编制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相比而言,一些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王建华说,目前公办大学之所以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也跟外部环境的压力密切相关,“板子不能都打到高校头上”。

  大学领导要做“搬道岔”的人

  专家们认为,大学要回归学术本位,关键还不在于设不设或是撤不撤一两个处,而在于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的职能如何分配。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认为,在大学行政改革的道路上,书记、校长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带头人要搬道岔,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教学科研,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的眼中,要解决大学行政化问题,应该逐步推行校长职业化。

  “应该对现行的按党政干部选拔方式产生大学校长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熊丙奇说。

  杨宝峰也认为,大学校长可通过竞聘产生,副校长在校长提名的基础上,竞争上岗,逐步实现大学校长的职业化。

  专家还建议,为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个人手中,可以建立大学理事会之类的决策组织,改变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